中新網呼和浩特7月27日電 (記者 李愛平)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27日對外消息指,黃河第2號洪水平穩經過內蒙古烏海段,截止到目前各項監測數據正常。
官方資料顯示,截止到目前,黃河流域上游共出現兩次編號洪水,6月19日8時12分,上游唐乃亥水文站流量達到2500立方米每秒,形成黃河2020年第1號洪水;7月20日20時42分,上游蘭州水文站流量達到3000立方米每秒,形成黃河第2號洪水。
內蒙古水利廳水旱災害防御處負責人包松林此前介紹說,黃河1號洪水期間,內蒙古33處險工段受到沖淘,經過地方全力搶護,目前均已搶護完成。
在包松林看來,黃河流域防汛雖有壓力,但通過多年防洪體系建設,堤防標準提高,監測預警系統比較完備,上下游水庫聯合調度,防洪體系基本形成,防洪標準達到30年至50年一遇,基本處于“可知、可防、可控”的狀態。
據介紹,為應對此次洪水過程,位于內蒙古烏海市的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7月23日0時起,逐步降低水庫水位,出庫流量按不超過每秒3000立方米控制下泄,至壩前水位降至1071米,騰出防洪庫容。同時,啟動排沙調度運用。
據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管理局官方材料顯示,連日來,海勃灣水利樞紐積極化解今年第2號洪水,截止到26日下午,上游來水量與出庫水量持平,各項監測數據正常,洪水正在平穩經過黃河內蒙古烏海段。
目前,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管理局24小時密切關注水情、汛期發展變化,強化水庫運行和大壩安全管理,加強對水庫左右岸、重要部位特別是險工段巡查防護工作,確保安全度汛。(完)
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,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!